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构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胁,在我国,医院环境中由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在近几年持续增多,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疗选择。2023年6月6日,由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广东分中心、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重症学组”主办,广州慈惠医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多重耐药诊疗规范化巡讲院间交流会”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会议设置了呼吸机撤机、泛耐药菌感染两个主题环节,邀请到华南地区16位呼吸重症、急诊、高压氧、康复、内科等学科教授莅临,结合多科学力量,聚集科学决策、遏制耐药、临床诊疗经验等话题,共同探讨抗菌药领域的进展突破、多种耐药菌防控管理以及细菌感染的精准诊断问题等。
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蒋龙元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郭振辉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蒋龙元教授致辞
郭振辉教授致辞
Part1 五位一体化平台建设
会议首先由广州慈惠医院副院长虞容豪教授着重介绍了该院重症救治康复中心“五位一体化”多学科会诊平台,平台配套了一台拥有22个座位、24小时开舱、接收急危重症/慢重症患者治疗的大型高压氧舱。外院患者转入院时可以得到延续急危重症/慢重症的治疗,并在急危重症/慢重症并发感染救治过程中,专家组能及时根据耐药菌的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早期/超早期介绍高压氧治疗,缩短慢重症CRO感染患者的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最后,虞教授更表达了与兄弟单位共同就相关慢重症患者管理加强协作的欢迎和期待。
Part2 呼吸机撤离与脱机困难案例分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凤卿教授解读了困难脱机的指南,并指出机械通气撤机是一个有计划、专业的流程,需综合评估患者咳嗽能力,气道分泌物、原发病控制、客观临床指标等情况,符合拔管标准的或者认为高风险PES的危重症患者,应在拔管前进行气囊漏气试验(CLT),具备条件后才可以考虑撤机问题。对于CLT试验阴性且准备拔管的成年危重症患者,可选择在拔管前4小时预防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能显著降低拔管后气道事件和再插管的发生率。
广州慈惠医院於晨主任分享了该院近期一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昏迷,并发呼吸衰竭、呼吸机脱机困难,促醒与脱机拔管的成功案例,体现出“五位一体化”平台在慢重症规范化专业救治和康复特色与成效。
患者入院后接受呼吸机支持下行高压氧治疗为主的综合促醒措施,以及建立在筛查、评估和干预程序化脱机、拔管流程。二周后患者成功苏醒并脱机成功,但在院外康复治疗期间,再度因心功能衰竭而呼吸机依赖,十天后再次收入该院。经过救治与规范化脱机流程,一周后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后续可在协助下坐轮椅到康复治疗中心接受进一步的康复锻炼。
蔡俊翔教授发言
梁文坚教授发言
邵金莲教授发言
唐柚青教授发言
广东省中医院蔡俊翔教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梁文坚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邵金莲教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唐柚青教授在讨论环节对广州慈惠医院规范化的促醒、脱机方法和技术表达了浓厚兴趣与高度赞同,同时,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困难的难题,几位专家给予很好的解答。
当导致呼衰的病因好转后,应及时规范化开始撤机。对于长期脱机困难的患者,在拔管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鼓励早期自主呼吸、控制好使用皮质激素和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缩短脱机时间。
Part3 泛耐药菌感染及病例分享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陈立教授在主题演讲时指出,严重的脓毒症年发生率为270/10万,病死率为26%。在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发作后1-2h内,对高度可以的CRO感染患者施用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联合治疗具有更高的微生物清除率,较单药治疗优势明显。因此,根据感染源、潜在致病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模式,对脓毒症患者应及时进行多粘菌素静脉注射联合雾化吸入抗菌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李国炜教授分享了一例多重耐药菌感染高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的案例,为解决临床多重耐药难题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依据血培养+药敏等检测,确诊为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经过抗菌药物、中医中药等药物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但转外院抗菌治疗期间,病情再次加重,伴感染性休克,13天后再次收入该院救治。经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联合雾化用药并采用大柴胡汤、大承气汤等中成药剂治疗28天后,患者目前神志转清,对答正常。
江慧琳教授发言
林俊敏教授发言
田应海教授发言
郑常龙教授发言
詹红教授发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慧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俊敏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田应海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詹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郑常龙教授就本环节两位教授分享的CRO感染患者联合用药及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
目前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药物,如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雾化吸入直接到达靶组织,实现“精准打击”,能够保证药物稳定发挥作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Part4 大会总结
最后,蒋龙元教授总结发言,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不仅涵盖急危重症非常常见的感染、器官功能不全、呼吸功能支持与治疗,分享了属域内高精尖设备和药物治疗经验,还为现场医学同仁介绍了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雾化吸入联合静脉输注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通过虞容豪教授分享该院重症康复救治中心的建设,及高压氧在改善抗菌治疗,改善敏感性,改善局部环境的疗效中起到的作用,蒋教授表示希望更多呼吸与重症医学同仁积极参与、协作,共同促进高压氧在治疗CRO感染中进一步应用。
郭振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最常见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是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它是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致病菌,而且其分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医院应加强对CRKP耐药基因的检测和溯源,防止此类菌株耐药基因在区域内或院内流行甚为重要。
对于医院内CRO感染患者,做到早诊早治及合理治疗,在予以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介入高压氧治疗,是否能改善CRO感染患者预后并遏制CRO的发展蔓延值得关注。广州慈惠医院重症救治康复中心能在早期/超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同时作为慢重症管理的新尝试,需要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在内的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加强交流、强化合作,共同提高慢重症管理的专业水平及对慢重症CRO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预后。
此外,本次会议的出发点之一是希望能够引导多重耐药菌诊治的规范化,共同探讨合理使用联合抗菌药物提高对疾病诊治方案可及性。郭教授呼吁,要积极引导抗菌药的规范、合理及时应用,并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检测等工作。
会议合影